B体育-汉堡主场一战定夺胜利,击败柏林赫塔取得关键胜利!

  如果昨天只有一个头条汉堡主场一战定夺胜利,击败柏林赫塔取得关键胜利!,C919当之无愧。

  举国瞩目中,国产大飞机C919于昨日成功首飞。几代航空人数十年如一日的努力,凝聚成短短79分钟的起飞瞬间。

  

  万里之外的德国网友,给C919发来了不一样的“贺电”汉堡主场一战定夺胜利,击败柏林赫塔取得关键胜利!:“中国正从技术上缓慢而扎实地赶上来了,这是B体育欧洲和美国自己的责任。中国人或许在期待,什么时候能不再需要汉堡主场一战定夺胜利,击败柏林赫塔取得关键胜利!我们了。到那时候就太晚啦。”

汉堡主场一战定夺胜利,击败柏林赫塔取得关键胜利!

  在航空制造发展的百余年历史中,德国飞机曾一度主宰着欧洲的天空。时至今日,德国的制造工业依然是品质和先进的代名词,但在与波音和空客竞逐蓝天时,德国航空制造业却似乎没有可与之分庭抗礼的独立企业了。

1

汉堡主场一战定夺胜利,击败柏林赫塔取得关键胜利!

  若论根源,早在十九世纪后期,善战的德意志人就已经注意到了飞行器在军事上的实用价值。

  1890年,德国航空界的先驱者齐柏林伯爵设计、制造的大型硬式飞艇成功首飞,引起轰动。这种飞艇采用活塞式发动机作动力,因而飞行性能好,装载量大,也使德国进入航空先进国家行列。

  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德国已拥有一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航空部队。1912年德意志帝国飞行队成立,航空兵正式成为德国武装力量的一部分。

  德国航空制造业的声名鹊起,也是战争年代的事了。军用设备的先进与否往往左右战场的局势。为了满足战时需求的军工发展,德国航空制造业在战争年代迅速发展。

  1914年8月,一战爆发,德国使用齐柏林飞艇大规模轰炸法国要塞城市列日;一年以后,德国又出动5艘LZ-38型齐柏林飞艇横跨英吉利海峡轰炸伦敦,炸死7人,炸伤30多人,在英国人中造成了“齐柏林”大恐慌。

  其兴也勃,其衰也忽。德国航空制造业的发展,可以说成也战争,败也战争。

  鉴于德军航空兵的出色表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航空工业受到了严格的限制。《凡尔赛条约》和《巴黎航空协定》这两份条约,禁止德国生产军用飞机,对民用飞机的生产也有严格的限制。

  当时的民用航空市场还处在婴儿期,条约对于德国航空工业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换句话说就是,德国基本上不会有人买飞机了。这简直就相当于给德国的几家飞机制造商判了死刑。

  为了生存,飞机制造商们被迫转行,做起了和飞机制造相通的汽车制造业。

  现如今的汽车制造商宝马,初建时只生产飞机发动机。宝马还曾在1919年6月创下过当时双翼飞机飞行高度的世界纪录,9760米。但从1923年开始,宝马开始生产摩托车,两年后又开始研制汽车。

  

  到今天,我们依然还能从宝马的商标中看到一丝飞机发动机的印记——在20世纪20年代末,宝马在广告中对圆形蓝白格商标的一个解释是,旋转的螺旋桨。

2

  不过,德国航空制造业也并非从此就偃旗息鼓了。因为,德国人不久就找到了一些幌子,比如发展国民航空运动,而无动力的滑翔机更是最好的选择。这项运动不仅为未来的德国空军输送了大量的飞行员,还使得德国的飞机设计和滑翔机之间产生了紧密的联系。

  至30年代初期,德国国防军已经秘密重建了飞行部队,德国滑翔机研究所也在柏林成立,其研究的项目小到火箭大到运输机,可以说是无所不包。

  正是有了滑翔机研究所的这些技术储备,1939年二战爆发后,德国空军制造出了许多令人惊异的飞行器,喷气式飞机、火箭动力飞机、制导炸弹等一系列尖端武器被德国人率先应用于实战。

  说到这儿,德国飞机制造商亨克尔和其竞争对手梅塞施密特是不得不提的。世界上第一架采用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的飞机He.176和世界上第一架喷气式飞机He.178,就是亨克尔的手笔,并由此拉开了喷气式飞机的序幕;而首款量产喷气战机,则属梅塞施密特制造。

  

世界上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但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二战结束后,作为战败国德国最重要的战机制造商之一,梅塞施密特被占领军当局禁止生产飞机,亨克尔的遭遇如出一辙。而在二战爆发前再度成为德国重要航空发动机制造商的宝马,第二次被限制发展航空工业。

  战争的结束让德国几乎失去了自己的航空工业,却让汽车制造因祸得福。

  梅塞施密特就找到了新的方向,汽车。1953年,它带来了自己的首款汽车产品——由飞机设计师打造。昔日对手亨克尔此时又成为了新领域的敌人,因为亨克尔也转投汽车制造渡过难关了。

  和这两位不同的是,宝马此时已经有了丰富的造车经验,所以它拿出的第一台车是被称为“巴洛克天使”的豪华车型。

  1955年以后,德国开始重建航空制造业,这些不得不改行制造汽车的飞机工厂有的回归了航空业,比如亨克尔最终和梅塞施密特一起先后并入欧洲航空防务航天公司和空客集团,进行有限的自主开发工作。有的却永远留在了汽车圈,成为了我们身边熟悉的伙伴,譬如宝马。

3

  时至今日,德国的航空航天工业从营业额和雇员人数上看并非支柱产业。其营业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以及雇员人数占就业总人口的比重都不及美国、英国和法国。

  不过,往昔欧洲各国各自为政、结构各异、势单力薄的航空航天工业开始走上了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联合之路。德国航空企业在联邦政府的扶持下,参与了欧洲空客工业,同时自主开发支线飞机、发动机技术。

  

空客德国总装车间

  在空客总装线的带动下,德国汉堡已经成为继西雅图、图卢兹之后,世界第三大航空航天产业聚集地,专注于民用飞机市场。这里也诞生了不少知名航空企业,比如汉莎技术和MTU。

  虽然德国不造航空发动机整机,但发动机制造商 MTU 航空发动机公司却掌握着大量民用和军用航空发动机关键零部件和子系统的制造技术。作为合作伙伴,MTU曾参与了空客多个系列客机发动机的研发。目前,MTU 在全球商用发动机和工业燃气轮机服务商中排名第五。

  从工业基础上来讲,德国应该是具备研发航空发动机条件的。至于德国不造航空发动机整机,或有二战战败国的历史原因,且德国国内军需也不强。从美英苏航空发动机制造业的发展历史来看,如果国内军用需求低迷,那航空发动机工业一般也低迷。

  

德国战斗机“台风”

  在2015年,曾有媒体爆料称,德国空军整体战备情况不容乐观,能升空作战的飞机数量实际处于历史最低点。德国空军共装备109架多用途战斗机“台风”,但国防部在当年公布的报告显示,可以投入使用的飞机只有74架,能保持作战状态并可随时部署的飞机则进一步缩减至42架。也就是说,德国空军引以为傲的“台风”战机,只有不到一半具备作战能力。

  在军费紧缩的大环境下,德国空军为维持运转,只能尽可能压低部队运营费用。德国军方对这一窘境也并不掩饰,正如德国国防军总监所说:“我们的航空装备状态并不能令人满意。”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热门